摘自杭州厂房网:近段时间,一台大戏成为吉安民众热议的话题。该市打造的大型情景主题歌舞《记忆庐陵》在吉安文化艺术中心上演,田园水墨画般的效果、绚丽的舞美和用农耕文化、民俗文化、书院文化、陶瓷文化,以及文天祥等富有代表性人物元素,再现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据井冈山大学附属文艺学校校长欧阳亮介绍,《记忆庐陵》准备时间达2年,从排练到首演仅100天,其演职人员全部本土化,130余人的演出队伍,堪称全省之最,但投资仅用了300万元,就做成了一个名片式的大戏。目前,该剧已演出近20场,今年9月还将参加省第九届艺术节。今后还会推出精良版、豪华版、浓缩版等,走向社会和市场。
全剧采用时空交错、高度概括的手法,以文章节义为主题,以育人、树人为隐线进行谋篇布局,分《喊船》、《春晖》、《书院》、《珍陶》、《正气》、《永慕》六个篇章,呈现庐陵的民俗文化、农耕文化、书院文化、陶艺文化、正气文化,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。该剧又有别于“民俗风情”歌舞和纯正“歌与舞”,同时还融合了音乐、舞蹈、歌剧、采茶戏、民俗、说唱、书法、诗词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。而舞台上的实景和LED屏上的三维动画相映,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,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庐陵记忆。吉安民间音乐、民歌风和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,引起了广大吉安人的强烈共鸣。
谈到《记忆庐陵》创作的艰辛,其导演之一梁萍茹告诉记者,该剧的6个篇章都经历了推翻重来的过程。如剧中《春晖》篇章中的《哭嫁》一节,在排练时曾尝试过多种形式,最后采用的形式,与前面的热闹场景形成强烈对比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庐陵民俗生活画卷。
记者观看了《正气》篇的一个片段,反映的是文天祥被俘后,家乡人民对他生祭的情景,场面令人震撼。梁萍茹说,开始是用香炉来祭奠,想从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