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杭州厂房网:南京推行垃圾分类已近两年。近日,南京市第一届城市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,议题就落在了垃圾分类现状上:97%的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有意义,但七成人对垃圾处理现状不满意。委员们对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和意见,比如多丢垃圾应该多收费,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市民分类,此外也有人提出南京垃圾分类摊子不应铺得太大,要逐步推进,先做终端。
会上,全体委员还通过了深化垃圾分类的新决议:市民向物业、社区送可回收垃圾有奖励。
“目前,南京全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190多万吨。”南京市城治委办公室主任、市城管局局长许卫宁介绍说,现有的轿子山、天井洼、水阁3个垃圾填埋场均已达到或接近饱和,每天处理近6000吨的垃圾十分困难,“垃圾围城”近在咫尺。
为此,2011年,南京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。试点的同时,南京还同步推进了江南、江北垃圾焚烧厂建设。“一年来的推进取得了一定功效,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。”许卫宁坦言,一是市民赞成但积极参与度不够。二是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国企的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。三是分类合理但实际操作性不强。四是收运可行但系统设计不足。
今年,南京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,力争到年底实现主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%的目标。
会上,委员们达成了一项决议,提出建立系统可回收垃圾回收激励机制。市民将可回收物送至物业公司、业委会或者社区,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给予登记,每月核算一次,按照规定支付相应价款或等值日用消费品。物业服务公司、业委会或者社区的收集暂存处接近饱和时,可通知资源回收公司立即收储。
公众委员、江南文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