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杭州厂房网:中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,而且由于子女少,加之不少子女在异地就业,“如何养老”成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日前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提出,“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”。消息一经公布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:一些人在质疑可操作性的同时,不少房地产界人士则认为,“以房养老,将会实现多方共赢。”
有消息称,今年底或明年初,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两个亿;2025年,这个数字会突破3亿。“如何养老”是每一个普通中国人都要思考和担心的问题。
《意见》将“如何养老”问题分解到民政部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,要求新建居民小区按人均0.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;要求医药结合,社区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人;要求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35-40张,公办养老院必须先保障失能、失智、高龄或“三无”、低收入老人入住。
无论是居家养老、社区养老还是去住养老院,都需要花钱。对普通群众来说,就是除了社会养老保险金外,“靠什么养老”的问题。《意见》称,“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、长期护理保险、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,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”;同时,要求保监会牵头,会同民政部等部门,“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”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“以房养老”。
所谓“以房养老”,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,作为养老的费用。这对无子女且收入低的老年人来说,这或许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,只是目前尚缺少能确保公平、公正的具体操作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