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杭州厂房网:北京如今又现天价学区房,据媒体报道,西城区文昌胡同的一套11平方米的平房,只是简单装修,但价格高至230万元,只因其是实验二小的学区房。目前,北京有不少地区的学区房,价格远远高于周边同类住宅。
价格的高企说明供求关系不正常,天价学区房的背后,说明优质教育资源和中心城区的住房出现配置不均和供应不足,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段缺少住房供应,而住房供应较多的新城区缺少优质教育资源。
北京市实行小升初电脑排位已有十几年的历史,重点初中和普通初中之间存在的软硬件差距并没有得到缩小。由于入学和择校过程中的不够透明,以及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均分配,使得学区房成了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捷径。
事实上,由于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,北京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于中心城区,并未随着城市建成区扩大而疏解配置到新城。北京市的25所市级重点中学中,有13所位于人口总数合计为219.5万人的东城和西城两区,占据全市市级重点中学总数的“半壁江山”,328.1万人口的海淀区有5所市重点中学,而拥有354.5万常住人口的朝阳区则只有一所,目前是市区人口主要外迁区域的昌平区却连一所都没有。远郊十个区县一共只有4所市重点中学。教育资源在城市区域间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学区房供不应求,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不得不送孩子们跨区跨片上学。
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,另一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