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杭州厂房网:为了让老年人就近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,近年来多个城市尝试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“老人饭桌”,让不便做饭的老人能够在离家很近的服务中心吃饭,或享受送餐上门的服务。各地在实践“老人饭桌”时,取得了哪些成效?遇到了什么困难?记者近日分赴多个城市进行了近距离调查。
中午11点半,在上海市共和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,70张座位已经满员。虽然中秋已过,但中午还是有些燥热。服务中心里,开着电扇和空调,清凉惬意,相识的老人聚在一起,边吃边热络地聊天。
70岁的戚忻怿住在西藏北路,骑自行车过来只要三五分钟。“爱人在家带孙子,她的午餐由送餐车送上门,每份7.5元。我在这里吃,只要7元。”戚老伯乐呵呵地指着餐盘说,“你看,两个鸡腿、炒青菜、炒夜开花,加一份鱼汤,既卫生又营养,性价比实在高。外面哪里吃得到这么好的午餐?”
“我是独居老人,平时子女不在身边。我情愿每天走上15分钟来这里吃午餐。为啥?因为在这里不仅解决午餐问题,还找到许多老伙伴一起聊天解闷。”73岁的邵桂林阿婆说。
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