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杭州厂房网:“85后”小米(化名)不愿留在家乡工作。“只要想想那种一眼可以望到头的人生,就感到绝望。”她说。
小米出生在河北一座地级市。在参加公务员面试的5月,是小米最纠结的日子。为此,她在一个月内暴瘦了十多斤。一旦被录取,她将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,离开北京。但在北京“北漂”,看不到未来的痛苦也常常在夜深人静时,啃噬她的心。她暗自庆幸,没有任何背景的她,在面试的第二轮中输给了关系户。现在已不用再纠结。
这座城市,让人有太多的理由去爱和恨。有那么两年,流行逃离“京沪深穗”,但这些大城市的人口不降反增,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。那些逃离的人,又有一部分重新回来。
北京或许并不适合居住。这里被调侃为“首堵”,有浓郁的PM2.5。据说,因为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,外资公司派驻北京的国外友人要多发一点补助。微博、朋友圈里流行各种段子,编排最近发生的各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。
就连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也认为北京并不是最宜居的城市。不久前,中国社科院发布《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》,有287个城市被当做样本来研究。在和谐城市竞争力榜,京沪穗无缘前十;宜居城市竞争力方面北京位列第74位;生态城市竞争力,北京跌出前100名。
即便如此,仍挡不住北京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0万。最近,网络上流行晒群租的照片,许多80后、90后宁愿几十人挤在一间公寓中,也要留在北京。北京东三环劲松附近,一个90